绵阳市作为党中央、国务院确定的四川(成德绵)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,认真落实中央、省委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部署要求,充分发挥国防科研院所多、科研仪器丰富、覆盖领域宽、技术水平先进的优势,有效破解科研仪器资源信息封闭、资源闲置、利用率低、共享水平不高和科技型企业所需大型仪器设备投入成本高昂、无力购置以及运行维护难等问题,有力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。2017年9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》,“军民大型国防科研仪器设备整合共享经验”在全国推广。
一、搭建共享平台,实现资源共享。一是编制供需两张清单。围绕能共享什么,编制供给清单,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信息资源数据库,按功能类型和专业领域分类统计可开放共享的科研设施与仪器资源,全面及时准确掌握科研设施与重大仪器建设、运行情况。围绕需要什么,编制需求清单,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仪器设备、协同创新需求数据库,努力实现有需有供、响应及时、服务有效。试点以来,已整合包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军工院所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军民融合企业、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在内的100余家单位,总价值超36亿元的15大类3378台(套)仪器设备,以及胡仁宇、胡思得、彭先觉3位院士为代表的各类专家215人,形成了涵盖材料学、应用化学、仪器分析等领域1万余项指标的检测能力。二是搭建线上线下互动共享平台。发挥国家科技城资源优势,坚持厅地合作,争取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落户绵阳。坚持“互联网+”思维,打造仪器、资源、服务、交易等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,在不打破军工单位、科研院所原有运营机制基础上,实行“线上+线下、公益+市场、自营+中介”服务模式,积极开展供需信息对接、检验检测、仪器拍卖、抵押融资等服务。三是强化保障服务。成立“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管理委员会”,制定出台《绵阳市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实施方案》,新建600余平方米的平台展示和交易中心,落实项目资金支持平台做大做强。加强与国家、省级相关部门沟通,鼓励并支持在绵的高校、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将其拥有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纳入共享平台。
二、坚持市场运营,实现良性发展。一是引进专业公司市场化运作。遴选具有科技服务基础的四川中科融创科技有限公司(四川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、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推荐机构),按照市场化机制参与建设运营,允许仪器共享平台在提供仪器开放共享服务时,兑现信息汇聚、需求挖掘、精准对接等服务价值,并对仪器资源提供方、使用方收取服务费,以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。2017年,平台运营公司实现服务收入850万元,上交利税近60万元。二是政府助力推动平台发展。政府搭建平台,指导平台和军工院所建立合作联系,进行对接交流,并协调解决业务合作进程中的相关问题。组织设立科技服务“创新券”,引导、鼓励科技型企业使用共享平台提供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开展科研活动,购买相关军地协同创新服务,切实提高共享设备使用效率。明确市科知局为平台的业务指导单位,定期对平台的共享资源聚集情况、军地协同创新服务情况进行绩效考评,并根据考评结果给予补助,助力平台发展。三是合作互利协同创新。通过平台,搭建起“需”“供”桥梁,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化、特色化、市场化的军地协同创新服务,既有效解决了科研院所仪器资源丰富、信息不公开、利用率不高等问题,又帮助企业提高了研发效率,降低了研发成本。试点以来,该平台已为1127家企业提供服务3375次,成功促进16项创新成果转化,实现了社会用户与管理单位、从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服务技术人员的互动合作。
三、持续探索创新,实现平台优化。一是建立仪器数据共享联盟。重点拓展与成渝地区相关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合作关系,通过与四川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服务网络管理平台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化测试仪器协作网等多平台间的工作协同,进一步扩大了共享仪器设备资源面,使平台可调动的大型仪器设备已经超过10000台(套),形成了发展联盟,推动了共同发展。二是拓展全链条仪器服务功能。以军民融合特色的仪器共享服务为核心,平台逐步开发了仪器金融服务、仪器研发服务、仪器首发服务、认证培训服务、报告溯源服务,其中仪器金融服务和工商银行绵阳分行合作推出了“仪器共享贷”,助力科技型企业购置仪器设备,改善创新条件;仪器开发服务联合某军工研究所合作开发了“拉曼光学气体分析仪”,主要运用于特殊环境的气体在线监测,并已完成工程化样机开发。三是扩大平台资源网络与服务范围。立足绵阳稳步向外辐射,扩大共享服务,平台于2017年12月设立遂宁市工作站,于2018年3月设立成都市分平台,并与当地相关科技服务机构强强联合,共同挖掘拓展仪器设备共享资源,面向当地企业开展全链条仪器共享服务。
|